宝塔服务器面板,一键全能部署及管理,送你10850元礼包,点我领取

历史上王叔文被赐死的原因(揭秘王叔文死亡的真正原因)-风君娱乐新闻历史上王叔文被赐死的原因(揭秘王叔文死亡的真正原因)-风君娱乐新闻

“永贞革新”是中唐时期著名的历史事件,这次改革运动,历时半年左右即告失败。作为革新运动主要领导者,王叔文生前被皇帝誉为“伟人也”,但改革失败后被政敌抹黑,遭赐死在任上。他的追随者大文豪刘禹锡、柳宗元等被贬20余年,结局令人唏嘘。

一、势如累卵的执政皇权

经历“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由盛转衰。唐德宗李适在位27年间,藩镇割据形势严峻,地方政权日益藐视皇权,造反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泾原兵奉前卢龙节度使朱谶,甚至把唐德宗从皇宫逼到了梁州,一年后才得以重返长安。

晚年的唐德宗,更加昏庸无度,不任宰相而亲信佞臣。受到宠信的宦官一手遮天,不仅把持行政、经济大权,连京师精锐部队神策军亦为他们掌握。他们一方面排除异己,打击忠良,一方面享乐挥霍,在推出“五坊小儿、宫市”等方面为所欲为。

王叔文与“永贞革新”:明明是一盘好棋,为何被下了个稀烂王叔文与“永贞革新”:明明是一盘好棋,为何被下了个稀烂

唐德宗

何谓“五坊小儿”?

“五坊小儿”是皇宫派出来网罗鸟雀的那些小宦官。当时宫内享乐成风,宫内设有鹏坊、鹘坊、鹞坊、鹰坊、狗坊,总称为五坊,供皇帝日常观赏玩乐。为了饲养这些食肉的动物,皇宫常常派出小宦官到民间网罗鸟雀,对百姓生活造成骚扰。

据韩愈《顺宗实录》上记载:“五坊小儿”张搐以暴横敛财闻名。他时常把抓鸟的网放在人家门前,阻碍百姓自由出入。有时候把网挂上井上,连百姓过来打水也不允许。有人好奇凑近来看,被他以“汝惊供奉鸟雀”为名痛打一顿,最后出钱相求才放走。

所谓“宫市”,则是皇宫向外采购日用品。

宫市本来由朝廷官员采办,到了德宗执政时期,宦官接手了这事。这些负责采购的宦官,打着以皇宫需要的旗号,干着强买强卖的勾当,以极低的价钱,从民间市场搜罗货物。商人纵使赔本也不敢不给,否则不但货物会被宦官强行夺走,还会被关入牢狱。

白居易《卖炭翁》中那位老者,辛辛苦苦烧了一个冬天的炭,本想拿到市场换点钱米回家养活家人,却被宦官“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真正欲哭无泪。

《顺宗实录》卷二亦有记载:宫中有要市外物,令官吏主之,与人为市,随给其值。正是当时实际情况的真实记录。

王叔文与“永贞革新”:明明是一盘好棋,为何被下了个稀烂王叔文与“永贞革新”:明明是一盘好棋,为何被下了个稀烂

卖炭翁表现的场景

当时长安城内,只要宦官出来采购,就好像一群恶狗出来抢食一般,市场商人纷纷躲避或关店,以避免遭殃。可以说,当前朝廷和老百姓的关系已经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迫切需要一场变革来进行调和。

二、政治素人的上升之路

老皇帝执政的一系列弊端,太子李诵把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为何幽居深宫的太子能知道这些?这一切都是因为太子身边有个叫王叔文的聪明有才智的人。

王叔文出生于盛产“师爷”的越州山阴(浙江绍兴),出生贫寒,但常以秦朝苻坚的丞相王猛的后裔自居,并以激励自己。王叔文有个特长就是善于弈棋,因而被先帝唐德宗任命为“翰林待诏”,留在身边下棋解闷,不久又被派到东宫,让他陪伴太子李诵读书。

王叔文腹有诗书、志向高远。虽然只是个低品级的小官,但他非常清楚钱谷才是治国的根本,必须抓住财权,才能操控士人掌握军队。借着陪太子下棋读书的机会,他与憧憬执政的太子谈论民间疾苦和政事得失,探讨治国安邦之道,深得太子信任。

王叔文与“永贞革新”:明明是一盘好棋,为何被下了个稀烂王叔文与“永贞革新”:明明是一盘好棋,为何被下了个稀烂

王叔文

有一次谈到“宫市”的弊端,太子说:我想跟父皇认真地谈谈这事。身边的一众谋臣都说连声说好,只有王叔文在旁边默不作声。等到大家都退下去以后,太子叫住王叔文问道:我们刚才都在谈宫市的事,独独没看到你说话,你难道有不同意见吗?

王叔文回答说:我承蒙太子的宠幸,有意见怎么敢不说出来呢?只是太子的职责应该是“视膳问安”,每天要关心和问候的父皇吃饭、睡觉、健康问题,不应谈去及外面的政事。如果你这个时候提出改革弊政的想法,皇帝会怀疑你可能想要夺权继位了!

王叔文劝太子不要在德宗面前谈论外朝之事,以免被皇帝疑忌培养势力,这实在是观察唐代历史后所获得的经验。唐代从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夺了李建成的太子位,到唐德宗之前,15名太子当中,先后有多达8人被废黜或被杀,可见历来太子地位不稳。

太子听了王叔文的话后既吃惊又感动,“非先生,寡人无以知此”,甚至还因此掉下眼泪。估计当时太子一方面高兴身边有这样一位既聪明又有谋略的老师兼能臣;另一方面感叹王叔文的忠诚可靠,若不是他及时指出来,自己可能连继位的机会都可能失去。

王叔文在得太子赏识后,即开始为东宫储备人才。他与韦执谊、陆质、吕温、李景俭、韩晔、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等十数人定为死交,还网罗了凌准、程异等一干青年才俊。《顺宗实录》卷五记载,王叔文跟太子讲:谁可以当相,谁可以当将,希望太子登基后能重视并任用这些人。而太子对他亦充分信任“宫中之事,倚子裁决”。

王叔文与“永贞革新”:明明是一盘好棋,为何被下了个稀烂王叔文与“永贞革新”:明明是一盘好棋,为何被下了个稀烂

“永贞革新”的主要成员

三、一场短命的政治变革

贞元21年亦即公元805年正月,久病不愈的唐德宗李适去世,44岁的李诵依例继承帝位,是为唐顺宗。作了二十五六年太子之后,李诵站到了皇权统治的最顶端,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执政纲领。而当时比李诵内心更为激动的,应当是王叔文。

唐顺宗自贞元21年2月正式即位,王叔文即被任命为起居舍人兼翰林学士,一个月后,兼任度支盐铁转运副使,掌握财政大权,由清客一跃而为政客,开始推行他的改革。

根据《顺宗纪》《实录》《资治通鉴》等记载,归纳起来,约有以下几项:

  1. 罢翰林医工相工占星射复冗食者42人;
  2. 贬贪刻百姓的京兆尹李实为通州长史;
  3. 召回长期被贬在外地的正派、清廉、亲民的官员陆贽、阳城、郑余庆、韩皋等人;
  4. 诸道除赦正率税外,诸色杂税,并宜禁断,除上供外,不得别有进奉;
  5. 放出宫女300人于安国寺,又放出掖庭教坊女乐600人于九仙门,召其亲族归之;
  6. 赦免城系囚,对犯了大辟(死罪)的降为从流(流放到边远地区的),流以下减一等;
  7. 以言金吾卫大将军范希朝为右神策统军,充左右神策京西诸城镇行营兵马节度使;
  8. 免除21年10月以前百姓所欠诸色课利租赋钱帛共52万6842贯、石、匹、束;
  9. 贞元之末,政事为人患者,如宫市、五坊小儿之类,皆罢之;
  10. 命朝臣及地方官各荐德才兼备、学术精深或有吏才的各种人才,以备任用;

………

这些以轻赋税、减刑罚、去贪污、用正人、举贤才、开言路的改革举措,目的在于巩固皇权,稳定统治,但确确实实减轻了百姓负担,革新了官场风气,受到百姓欢迎。从当时“人情大悦”,“百姓相聚欢呼大喜”记载来看,明显是具有进步和革新意义。

王叔文与“永贞革新”:明明是一盘好棋,为何被下了个稀烂王叔文与“永贞革新”:明明是一盘好棋,为何被下了个稀烂

唐顺宗李诵

四、和平改革比造反更困难

前朝有弊政,新即位的皇帝迫切希望革故鼎新,这本是历史上屡见不鲜的事。但在古代政治体制下,和平的改革远比暴力造反来得更加困难,成功机会少之又少。

“永贞革新”虽然上有皇帝支持,中有韦执谊、王伾、陆贽、吕温等能臣支持,以及柳宗元、刘禹锡等青年才俊鼎力襄助,但依然难逃失败的命运。

“永贞革新”仅施行146天后,即宣告失败。宪宗即位后,宦官重新得势,改革派的核心人物王叔文、王伾随即遭到贬逐,主要参与者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等被贬到地方上当司马,史上称为“二王八司马”事件。

一是所依赖的皇权彻底旁落。王叔文的权力是皇帝赋予的,顺宗是改革的最大后台。但偏偏顺宗身体欠佳。在德宗执政时期就因为经常生病,经常缺席场合,差点被取消继承权。当上皇帝以后,因为中风口不能言,几乎成了哑巴,只能在宫中帷帐下决策,一切大小事务,均由顺宗贴身宦官李忠言、妃嫔牛昭容进行传递。

王叔文与“永贞革新”:明明是一盘好棋,为何被下了个稀烂王叔文与“永贞革新”:明明是一盘好棋,为何被下了个稀烂

唐代宦官服饰

所以每每百官奏事之后,先由王叔文在翰林院做出决策,再由王伾进宫告诉宦官李忠言,李忠言再去告诉牛昭容,牛昭容领到皇帝的旨意,再诏行天下。

刚开始王叔文仅仅是见不到顺宗皇帝而已,没多久李纯被正式册立为太子后开始监国,开始调整人事。接着顺宗又以“内禅”名义,正式传位给儿子唐宪宗。拥立宪宗的那一帮人,本来就看不惯王叔文,上台后就把他踩在脚下,改革失败早有前兆。

二是韦皋等地方实力的强大压力。唐代藩镇割据,地方政权自成体系。作为当朝宰相、王叔文施行改革的重要支持者韦执谊,亦对他们忌惮三分。有一次宣歙节度使的属官羊士谔到长安办事,因为公开批评王叔文,王叔文听后大怒,要请诏斩之,韦执谊一再劝说,由杀头改为杖责,最后改为贬到地方当县尉。

王叔文与“永贞革新”:明明是一盘好棋,为何被下了个稀烂王叔文与“永贞革新”:明明是一盘好棋,为何被下了个稀烂

藩镇割据

剑南节度使韦皋拥兵一方、权威势大,他派部将刘辟到朝廷走门路,希望王叔文把荆南三川等地,划归到剑南节度使统领,并表示如果答应了,我们就会支持你,否则会找会麻烦。王叔文不但没答应,还把他的部将刘辟给斩了,从而彻底把韦皋得罪了。后来带头上表迫使顺宗退位下台的藩镇,正是韦皋

三是撼动了宦官等保守派的奶酪。宦官掌兵,出于皇帝不信任文武大臣的一种私心。顺宗的德宗刚刚继位不久,就遇到朱谶叛乱,仓皇逃出首都,军队全跑了,只有宦官窦文场率领少数武装护驾逃到奉天(今陕西乾县),唐德宗从此不信任武臣,把军权再度交给宦官掌握,不仅禁卫军属于宦官,而且对各镇武装也设有监军,由宦官充任。

后来的唐宪宗亦对宦官掌握兵权列放心,称其为家奴,“此家奴耳,向以其驱使之久,故假以恩私,若有违犯,朕去之轻如一毛耳!”

王叔文与“永贞革新”:明明是一盘好棋,为何被下了个稀烂王叔文与“永贞革新”:明明是一盘好棋,为何被下了个稀烂

宦官之后掌握军权

王叔文很清楚军权的重要性,所以派右金吾大将军范希朝为左右神策京西诸城镇行营节度使,让度支郎中韩泰为行军司马,行军司马相当于副司令兼参谋长。原先掌握军权的宦官俱文珍等当然不甘心,他们就召集翰林的一帮老学士入金銮殿,起草立太子诏,军权很快就被他们重新夺了回去。

四是改革派自身政治经验的不足。王叔文和他的改革派主要都是中级官员,王本人虽然颇有谋略,但总归只是个陪太子下棋的游客,难以成为文武百官的领袖,只好利用韦执谊做傀儡,而韦执谊起先也只是个正四品的尚书左丞,也没有什么声望,在这种形势下进行一般性的改革,也容易打草惊蛇,想夺宦官兵权就更加困难了。

当时有六个翰林学士当中,郑絪、卫次公、李程、王涯他们资格都比王叔文老,看到王伾、王叔文手握重权,他们也不满意,所以与俱文珍、刘光琦、薛盈珍等人站在了同一战线上。而子弟兵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等人都是刚入职场的新人,难当大任。

五、改革失败的历史回声

“永贞革新”作为一场复杂的政治事件,处于不同的立场 时代,尽管对其评价都会呈现巨大的差异,但他们抑制宦官集团,改革德宗朝弊政,想重振朝纲,对于推动历史发展不能说没有积极意义。

王叔文与“永贞革新”:明明是一盘好棋,为何被下了个稀烂王叔文与“永贞革新”:明明是一盘好棋,为何被下了个稀烂

永贞革新

但他们仅仅依靠脆弱的权力靠山,就想否定前朝官僚系统,抛弃内朝宦官和翰林学士,以及外朝的宰相朝官系统,显然过于天真。加上改革之初就急于掌握兵权、财权,不能循序渐进,步骤明显操之过急,改革派自身还存在内部矛盾不能化解,更缺乏分化敌对阵营的谋略,其失败是无可避免的。

改革派的核心人物遭到贬逐后,王伾不久病死,王叔文第二年亦被赐死。“八司马”中的两大文豪的刘禹锡、柳宗元一生交好,历史都是值得称赞的廉能之士。不幸的是,柳宗元被贬数年后,病死在柳州刺史任上。

王叔文与“永贞革新”:明明是一盘好棋,为何被下了个稀烂王叔文与“永贞革新”:明明是一盘好棋,为何被下了个稀烂

刘禹锡

一代文豪刘禹锡尽管21岁即中进士,却因为在仕途明显看好之时,被卷入了“永贞革新”这场旋涡当中,青年时期即离开主流视线,从此再也没有回归过。

刘禹锡被贬后辗转出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苏州刺史等地方小官,终生郁郁不得志,直到垂垂老矣,才回到朝中

“八司马”还有一位不以文采出名的程异,他在担任地方上财政官时,为朝廷调配粮饷,做得非常出色,为征讨藩镇、平定淮西吴元济叛乱做出贡献。后来唐宪宗任其为盐铁转运使兼御史大夫,为国家管理钱财十几年,死后家无余财,得以青史留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