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服务器面板,一键全能部署及管理,送你10850元礼包,点我领取

在动力系统中,即使最细微的振动,也可能导致巨大的连锁反应。

建安七年(202)袁绍去世。这件事带来巨大的政治震荡,对彼时所有军阀均有影响。

袁绍曾是汉末首屈一指的霸主,在黄河以北有着无与伦比的威望。如果仔细梳理建安七年(202)的群雄百态,会发现袁绍之死带来的政治影响,超乎想象般巨大。

刘备、刘表、孙权乃至刘璋、马腾等人,后续行为动向,均受到袁绍之死的影响。

三国袁绍是怎么死的

袁绍与曹操争雄河朔,败于建安五年(200),死于建安七年(202),人所共知。

但袁绍的死因,涉及一个文字训诂问题。

按《魏书 袁绍传》所载,袁绍为“(建安)七年,忧死”。“忧死”即忧愁致病、病发身亡。

(绍)自军败后发病,七年,忧死。–《魏书 袁绍传》

按两汉的史官书法,“忧死”存在两层含义,一层即忧郁而死;另一层是被统治者隐诛。对于袁绍而言,忧死无疑是疾病致死。

但按《魏书 武帝纪》所载,袁绍是“七年,夏五月死”。

(袁)绍自军破后,发病欧血,夏五月死。–《魏书 武帝纪》

问题就在这里。“夏”与“憂”(忧)的写法极为接近,从《武帝纪》可知,《袁绍传》的校勘与断句,当为“七年夏,死”;而不是“七年,忧死”。

换言之,袁绍当在建安五年(200)战败之后发病,熬到两年之后(202)的夏季五月,病重不愈,死。

建安七年的群雄百态:论袁绍之死的政治震荡建安七年的群雄百态:论袁绍之死的政治震荡

七年,夏五月,死

袁绍之死,带给幸存诸侯巨大的心理震撼,他们或多或少地调整了自己的军事与外交策略。

对关中诸将(马腾、韩遂)的影响

袁绍之死,直接导致在袁、曹间摇摆的关中诸将,倒向曹操。

建安七年(202)的“关中诸将”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董卓余孽,其二是马腾、韩遂的凉州贼军,他们早在兴平元年(194)便因为密谋偷袭长安,而与李傕朝廷决裂。

献帝都许(196)以后,关中诸将受到曹操的招募;许县方面,先后派遣昔日在长安护驾的丁冲与钟繇(二人与关中诸将皆有旧交)前往镇抚。

诸将表面归顺曹操,实际各怀鬼胎,在曹、袁之间摇摆不定。郭援之乱时(202),关中诸将甚至暗通贼寇。

(钟)繇曰:“袁氏方强,(郭)援之来,关中阴与之通,所以未悉叛者,顾吾威名故耳。”–《魏书 钟繇传》

为了安抚关中诸将,司隶校尉丁冲不得不“数过诸将饮”,最后喝大酒把自己给喝死了;被曹操惋惜称作“死于国事”。

(曹操)以(丁)冲为司隶校尉。后数来过诸将饮,酒美不能止,醉烂肠死。太祖以冲前见开导,常德之。–《魏略》

关中诸将本是鼠首两端之徒,然而随着建安七年(202)袁绍病死,诸将便调转风口,全力支持曹操。

袁绍之死同年(202),袁尚遣将军郭援、并州刺史高干,联合南匈奴入侵河东时,关中诸将便配合司隶校尉钟繇(丁冲的继任),率部阻击高干。

此役马超、庞德等青年将领率部参战,大破袁尚军。马超因功受封徐州刺史;庞德亲斩敌酋(郭援),受封中郎将,都亭侯。

(马超)讨郭援,为飞矢所中,乃以囊囊其足而战,破斩援首。诏拜徐州刺史。–《典略》

(庞)德随腾子(马)超拒(郭)援、(高)干于平阳,德为军锋,进攻援、干,大破之,亲斩援首。拜中郎将,封都亭侯。–《魏书 庞德传》

建安七年的群雄百态:论袁绍之死的政治震荡建安七年的群雄百态:论袁绍之死的政治震荡

关中诸将助曹操平叛

可见袁绍在世时,关中诸将虽然名义臣服于曹操,但不过是贡献马匹(见《钟繇传》);并未直接武装干预;因此尚有观望余地。而袁绍死后,诸将再无退路,因此不得不站队曹操。

对荆州集团(刘表、刘备)的影响

袁绍之死,导致刘表北伐终止。

在袁绍死亡的前一年(201),刘备奉袁绍之命,跑到豫州汝南(许县南侧)招诱黄巾大帅龚都,在曹操的后院放火。秋九月,曹操还许,大破刘备,备南奔荆州。

(袁)绍之未破也,使刘备略汝南,汝南贼共都等应之。(曹)公南征备。备闻公自行,走奔刘表。–《魏书 武帝纪》

刘表虽然与袁绍联盟,但在官渡之战(199-200)的一年时间里,竟然按兵不动,前后观望,被曹操讥笑为“自守之贼”。

在刘备兵败来奔(201)后,刘表大约也察觉到曹操势大,危险将至,因此分割南阳新野县,令刘备驻军,严密提防北兵来袭。

彼时袁绍尚在,刘备全力劝说刘表,令他配合北伐。刘表遂于翌年(202)遣刘备率偏师北上,一路打到了叶县。

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李)典从夏侯惇拒之。–《魏书 李典传》

叶县在南阳郡最东北端,出了叶县就是豫州的昆阳、许县。距离汉献帝一步之遥。

然而随着同年(202)袁绍病死,刘备的北伐后继无力,遂不了了之。

北伐失败,固然有荆州士族(蔡瑁、蒯越、刘先)掣肘的因素,但袁绍之死,恐怕才是最重要的诱因。

建安七年的群雄百态:论袁绍之死的政治震荡建安七年的群雄百态:论袁绍之死的政治震荡

刘表使刘备北伐,无疾而终

在袁绍死后(202),刘表再未发动过一次北伐。只有三年后(205)口头支援张晟作乱河东,刘表还与袁谭、袁尚决裂,“反曹联盟”遂不复存在。

张晟寇殽、渑间,南通刘表。–《魏书 杜畿传》

(刘表)冀闻(袁谭、袁尚)和同之声。若其泰也,则袁族其与汉升降乎!如其否也,则同盟永无望矣。谭、尚尽不从。–《魏氏春秋》

一代枭雄刘表,就这样无功而逝。

心怀大志的刘备,自此也不得不蛰居荆州,六年间(202-208)蹉跎岁月,乃至“髀肉复生、言则流涕”。

对益州集团的影响

刘璋的情况比较特殊,在建安七年(202)之后,刘璋大部分时间在休养生息。

因为前一年(201)益州大姓赵韪兴兵作乱,攻杀刘璋。昔日被刘焉重用的东州集团(流寓士人)因为“出身问题”,唯恐遭到益州集团的清算,不得不拼死反抗,最终平定了叛乱。

(赵韪)阴结州中大姓,与俱起兵,还击(刘)璋。蜀郡、广汉、犍为皆应韪。东州人畏威,咸同心并力助璋,皆殊死战。–《英雄记》

彼时益州闹得鸡飞狗跳,甚至传言刘璋已经下台。曹操闻讯,还兴冲冲地派遣牛亶出任益州刺史。可见彼时的乱状。

汉朝闻益州乱,遣五官中郎将牛亶为益州刺史。征(刘)璋为卿。–《献帝春秋》

建安七年(202)是益州集团休养生息的一年。但刘璋应该也受到了袁绍之死的影响。因为袁绍死后数年中,刘璋对许县朝廷始终不敢有所动作,还在建安十三年(208)“遣使接受征召”,即向曹操公开表示臣服。

(建安十三年)益州牧刘璋始受徵役,遣兵给军。–《魏书 武帝纪》

对扬州集团的影响

袁绍之死,导致曹操直接向江东孙氏逼遣任子。

扬州是孙氏地盘,人所共知。但因为建安五年(200)孙策猝死,因此继位未久的孙权,陷入“主少国疑”的困境,根基脆弱,内部叛乱不断。

袁绍死亡同年(202),曹操便公开向孙权勒索“任子”(即人质),实际是在试探扬州方面的底线。

曹公新破袁绍,兵威日盛,建安七年,下书责(孙)权质任子。–《江表传》

此处的“任子”有些许问题。

因为按《孙登传》记载,孙登是孙权长子,且出生于赤壁之战翌年(209)。换言之,建安七年(202)的孙权,膝下无子,又如何能被勒索到任子?

虽然《吴书》与《江表传》一口咬定彼时孙权拒绝遣送任子,实际情况却是孙氏宗亲,因畏惧曹操淫威,纷纷与之暗通款曲。

代表人物就是孙贲与孙辅。

孙贲是孙坚从子,孙策、孙权从兄,也是孙坚之后,孙策之前的孙氏首领,代孙坚领兵,受封豫州刺史。

在曹操逼遣任子的三年前(199),孙贲便嫁女于曹操之子曹彰,结为亲家。

袁绍方强,而(孙)策并江东,曹公力未能逞,且欲抚之。乃以弟女配策小弟(孙)匡,又为子(曹)章取(孙)贲女。–《吴书 孙讨逆传》

孙贲因为与曹氏的姻亲关系,在赤壁之战时(208)甚至打算送自己儿子去曹营做人质,彻底走上了邪路。

豫章太守(孙)贲,女为曹公子妇(即儿媳),及曹公破荆州,威震南土,(孙)贲畏惧,欲遣子入质。–《吴书 朱治传》

建安七年的群雄百态:论袁绍之死的政治震荡建安七年的群雄百态:论袁绍之死的政治震荡

曹操南下,孙贲欲遣子入质

孙贲的弟弟孙辅,也受到哥哥影响,“遣使与曹公相闻”,图谋不轨。

(孙辅)迁平南将军,假节领交州刺史。遣使与曹公相闻,事觉,(孙)权幽系之。–《吴书 孙辅传》

按《孙辅传》的时间线记载,孙辅谋逆,在平定庐江(199)之后。且孙辅是被孙权囚禁,可知此事无疑发生在建安五年(200)孙策死后。

孙辅以宗室身份叛变,必然事出有因。结合时间背景,可推断此事大概率发生在建安七年(202)曹操“逼遣任子”的大背景下。

曹操敢于向孙权逼遣,就是仗着袁绍去世(202),天下无人再能遏制自己的兼并野心。可见袁绍之死的影响范围,有多么巨大。

小结

按蝴蝶效应与混沌理论来看,在动力系统中,即使最细微的振动,也可能导致巨大的连锁反应。

袁绍鹰扬河朔、雄踞四州,其影响绝非“蝴蝶振翅”可比。因此袁绍去世(202),也导致了罕见的政治震荡,几乎神州大陆的所有军阀,都极大程度地受到了袁绍之死的影响。

建安七年的群雄百态:论袁绍之死的政治震荡建安七年的群雄百态:论袁绍之死的政治震荡

蝴蝶效应

关中诸将因此彻底倒向曹操,甚至亲自下场,武装干预中原混战,协助平定郭援之乱(202)。

刘备北伐因此虎头蛇尾,不了了之;刘表与袁谭袁尚决裂,从此困坐江汉,闭门不出(202)。

刘璋因为前一年(201)平定内乱,早已民穷财尽,不得不休养生息。袁绍死后,刘璋更是不敢造次,最终向曹操俯首称臣。

孙权则被公开勒索任子,哪怕彼时(202)其根本“无子可遣”。在逼遣的压力下,张昭为代表的鸽派,与周瑜为代表的鹰派,立场争执也提前浮出水面。

(孙)权召群臣会议,张昭、秦松等犹豫不能决,(孙)权意不欲遣质(子),乃独将(周)瑜诣母前定议。–《江表传》

虽然孙权无子可遣,却挡不住孙贲、孙辅兄弟与曹操眉来眼去。最终孙贲遭到猜忌,孙辅被幽禁致死。东吴宗室内部险些又掀内乱。

袁绍死后的影响,乃至于此;其生前的能量,也便可想而知。陈寿称袁绍知名当世、鹰扬河朔,岂为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