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服务器面板,一键全能部署及管理,送你10850元礼包,点我领取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千百年来人们对川渝地区交通状况的咏叹。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通车,“蜀道难”的历史从此改变!

车轮滚滚,汽笛长鸣,70多年来,从绿皮车到复兴号,成渝之间路网纵横,时空距离正不断拉近。

92岁成渝铁路参建者大赞《一路向前》:真实感十足,拍得很好-风君娱乐新闻

昨(9日)晚,由成都传媒集团及旗下成都天府影业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以成渝铁路修建为背景的大型电视连续剧《一路向前》在CCTV8黄金档大结局——这段500多公里长的成渝铁路,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终于通车。

剧集播出后,获得了不少观众认可,中国视听大数据的收视显示,《一路向前》1-9集以平均收视1.656%排名黄金时段第三。

92岁成渝铁路参建者大赞《一路向前》:真实感十足,拍得很好-风君娱乐新闻

孙贻荪老人

《一路向前》的顾问、曾参与成渝铁路修建的92岁老人孙贻荪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这部剧拍得很不错,“我本身也是这部剧的参与者,给编剧导演们讲述了很多当年的故事,导演团队也很认真,剧中很多布景、服装、道具都最大程度予以还原,真实感十足,拍得很好!”

电视剧拍得很好,很成功

最近一段时间,孙贻荪老人每天都会准时守在电视机前观看《一路向前》,“这段时间我和老伴儿都是吃完晚饭就开始追剧,拍得很好!让我重温了那段难忘的岁月!”

孙贻荪说,成渝铁路已经建成70多年,但几乎没有表现这段历史的影视剧,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如果不去记录,这一段历史很快就会被隐没,太可惜了。”

92岁成渝铁路参建者大赞《一路向前》:真实感十足,拍得很好-风君娱乐新闻

孙贻荪老人追剧

从1950年成渝铁路开工、修筑再到两年之后的通车典礼,孙贻荪都全程参与。老人家也是电视剧《一路向前》的顾问,导演编剧团队曾专程到成都拜访他,搜集了大量当年修路的资料,在剧中男主人公罗向前身上,就有大量孙贻荪的影子。

和电视剧《一路向前》结缘还是2021年5月。当时,成都一家文化公司的负责人谭燕找到孙贻荪,说想要拍一部关于成渝铁路修建的电视剧,希望找他取经。当时一同前去的,还有导演习辛和编剧团队。得知有人想拍这段历史,老人家很是兴奋,马上就将当年的故事讲述给了他们。

92岁成渝铁路参建者大赞《一路向前》:真实感十足,拍得很好-风君娱乐新闻

左起:导演习辛、孙贻荪、本剧出品人之一谭燕

“其实在70多年前,成渝铁路修建时就有剧作家来到施工现场,说要把这段历史拍出来,当时他还和我们同吃同住了很长一段时间,但遗憾的是,最后没有拍出来。”

孙贻荪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让他最为兴奋的是,谭燕的决心很大,说就是砸锅卖铁都要把这段历史拍出来,“我非常感动,终于有人来写这段历史了,电视剧也最终拍了出来,拍得很好,很成功。”

17岁那年参与成渝铁路修建

和成渝铁路的结缘,要回溯到1950年1月15日。那一年,孙贻荪才17岁,是二野军大的一名学生。

92岁成渝铁路参建者大赞《一路向前》:真实感十足,拍得很好-风君娱乐新闻

年轻时的孙贻荪

“孙贻荪,出列!”当天上午,他像往常一样和战友一起出操,部队领导却突然让他出列,“要去哪里,要干什么,完全不知道,后来我才晓得,当时修成渝铁路,是需要保密的。”

战友们知道孙贻荪可能不会返回学校了,马上请照相馆的师傅拍了一张合影。等他匆忙赶到几十里外的西南军区大操场时,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等领导已经站在了主席台上,警卫员赶紧领着他站在了队伍的第一排。

“我抬头一看,‘成渝铁路开工典礼大会’。”此时,孙贻荪才知道自己被编入西南军区军工筑路第一纵队直属二团,开赴建设前线。

在开工典礼上,邓小平的一番讲话让他记忆非常深刻。“邓小平说,你们这回去是一手拿枪一手拿镐,一边打土匪一边修铁路。他还用方言打趣地说了一句:‘不要说二话哟!’”

92岁成渝铁路参建者大赞《一路向前》:真实感十足,拍得很好-风君娱乐新闻

和剧中主要人物罗向前一开始对修铁路有情绪不同,当时包括孙贻荪在内的所有人,并没有任何“二话”,“军人服从命令是天职,我们唯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修,怎么修。”

孙贻荪还记得,当时下了死命令,成渝铁路必须在1952年7月1日通车,也就是说,两年的时间,成渝铁路必须完工,但当时没有大型机械化设备,路料运力极为匮乏,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部队首长当时最爱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熟悉的东西用不上了,不熟悉的要去学。”

土办法解决大难题

成渝铁路西起成都,向东南行进,线路跨出成都平原,穿越龙泉山,沿沱江右岸简阳、资阳、资中到内江,横跨沱江,经隆昌、荣昌、大足邮亭铺、永川朱杨溪,沿长江经江津抵达重庆,全长505.1公里。

92岁成渝铁路参建者大赞《一路向前》:真实感十足,拍得很好-风君娱乐新闻

1952年7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通车(资料图)

一路上都是绵延的高山,只能靠铁锤、钢钎、自制土炸药,靠人的力量。在修路时,大家集思广益,攻坚克难。众人拾柴火焰高,他们先后研究出爆破开山新法、单钢钎冲炮法等土办法,解决了不少建设中遇到的难题。

孙贻荪回忆,当时没有炸药,靠一锤一锤地砸,效率太慢,一些人就想到了好办法,用杠碳和土硝按比例混合,制成了土炸药。杠碳,就是青杠树烧制的碳,青杠树的木头是一种很结实的木料,烧制成碳后将其砸碎,再用很细的筛子去除杂质,按照比例和土硝混合在一起。引线也是就地取材,用的是农村用来糊窗户的土皮纸。

92岁成渝铁路参建者大赞《一路向前》:真实感十足,拍得很好-风君娱乐新闻

最开始,开山放炮的方法很原始,一人掌钎一人抡锤,一锤打下去钢钎转动一下,再上土炸药。但这种方式效率极低。后来,内江一名民工发明了单钢钎冲炮法,把钢钎进行了升级,从一人多高的钢钎,加到两米三四,以前的钢钎下面是锥形的,升级后的钢钎最下面是刀片状。

有了这个发明,打钎时就只需要一个人操作,一人举着更重的钢钎,靠着钢钎自身的重量,就能打进石头里,“这个方法对钢钎的要求很高,我们把老铁匠请到现场,工匠们的焠火工艺很厉害,就这样效率提升了几十倍。”孙贻荪说。

一边修路一边剿匪

“《一路向前》对敌人骚扰修路进行了大篇幅的展现,我们当时修铁路时,确实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孙贻荪回忆,特别是刚开始修路时,往往是枪架在工地旁,一旦发现情况,马上拿起枪来战斗。

92岁成渝铁路参建者大赞《一路向前》:真实感十足,拍得很好-风君娱乐新闻

孙贻荪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重庆方向泥壁沱的一场战斗。当时他接到了一个任务——架设电话线。

孙贻荪跟着通信二连,从江津往重庆方向架设。一路跋山涉水,尽量让黑胶皮线或依崖壁而行,或隐蔽在竹林树丛之中,以防敌人破坏。架线的第四天是端午节,孙贻荪所在的连队驻扎在泥壁沱,这是一个山脚下的小村落,团里专门发了过节费,托老乡买了些鸡鸭鱼肉并帮忙烹制。

晚上正准备开饭,有老乡提起山里面最近来了一群人,不知道是不是“棒老二(土匪)”?这句话引起了孙贻荪的警觉,他独自一人走到屋外眺望,此时一个包着白头巾的老乡匆匆从山上跑了下来,说山那边来了一股土匪,大约百来号人!孙贻荪赶快来到连长跟前,悄声汇报了情况,连长马上吹紧急集合哨,准备战斗。

等到土匪下山,他们已经做好了万全准备,战斗很快打响,“这一次正面交锋我们剿灭了10多个土匪,震慑了他们。”孙贻荪说,土匪最多的时候是刚修铁路那一年。1951年后,部队专门组织了军队在山里剿匪,之后就再也没有遇到过土匪骚扰了。

92岁成渝铁路参建者大赞《一路向前》:真实感十足,拍得很好-风君娱乐新闻

沿线群众积极支持修铁路

当年修建成渝铁路,是沿线老百姓最关心的大事。孙贻荪回忆,他们在修建沱江大桥时,很多老百姓来围观,“有从内江来,有从隆昌来,还有从自贡来的,有的老人走不动了,还是被儿孙背着来看修桥。”

老百姓不仅期盼修铁路,还身体力行地支持。当时修铁路所需的原材料十分匮乏,钢轨靠自己轧制,炸药用土法自制,所需的100多万根枕木,都是由沿线群众捐献。

92岁成渝铁路参建者大赞《一路向前》:真实感十足,拍得很好-风君娱乐新闻

左起:孙贻荪、习辛导演、主演李健

“得知要修铁路,沿线人民当时将香樟、楠木等名贵木材都捐献出来。”孙贻荪说,有的人将木材抬到工地后,不留姓名、不等收款就走了。一些老人甚至将自己的寿材也锯成枕木,用红布包着就送到了工地。“他们这一辈子可能就存了这几根好木料,听说要修铁路,连寿材都自愿捐出,不收钱,这就是爱国主义精神。”

在《一路向前》的最后,孙贻荪也客串演出,和李健扮演的罗向前一起来到内江的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碑,一同怀念那些在成渝铁路修筑过程中作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的战友和民工们。

92岁成渝铁路参建者大赞《一路向前》:真实感十足,拍得很好-风君娱乐新闻

孙贻荪还记得,当时他穿着军装,胸前戴着军功章,拍了整整一天,两件衣服全都被汗水打湿了,“他们问我累不累,我说不累。70多年了,终于有人把这段历史拍出来了,我只有兴奋和激动。”

红星新闻记者 邱峻峰 编辑 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