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服务器面板,一键全能部署及管理,送你10850元礼包,点我领取

本文目录

  • 《说文解字》里的“古文”、“奇字”是什么文字为何会产生奇字
  • 汉字六书有“象开、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哪些是转注字哪些是假借字
  • 《说文解字》说书法有“六书”那“又以八体试之”是哪“八体”

《说文解字》里的“古文”、“奇字”是什么文字为何会产生奇字

许慎,字叔重,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汝南召陵人(今天河南漯河召陵区人)。由于王莽新朝时有六书之官方字体,这六种字体的名字分别叫古文,奇字,篆书,左书,缪篆,鸟虫书六种字。就是文字的六种写法。字的多样性造成当时人们对字的认识多样化,彼此争改不休。此时的许慎决定根据自己的学识,来写一部著作,来纠正今文的妄说,提高古文的信度。这里说明一下,这里的今文和古文是指许慎时代的文字和当时以前的文字。与现在所说的截然不同。

于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产生了,《说文解字》出世了。后世称许慎字圣也由此而来。

许慎说,仓颉开始造字的时候,是按照物体形状临摹的,所以那个图画似的符号便叫文,以后又发展成形与形,形与声结合的符号便叫字,也就是说文是本义,是描绘事物本来形状的,字是由文产生的,引申的。这便是《说文解字》的创作方法。

古人认为造字法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方式,许慎由此逐一解释定义。使造汉字的方法由来清晰,仍为今人认同。

《说文解字》中的古文是什么呢,为什么又说是孔子壁中书也呢?孔子壁中书,顾名思义是孔子家墙壁里的书,为什么放墙壁里呢?孔子的书,后人为了防止焚书坑懦的浩劫,隐藏于墙壁内。那么什么时间发现的呢?在汉武帝后期。它有什么特点和价值呢?这些书是用通行于六国的古字体写成的,有别于汉代通行的隶书,又与小篆有异,时人称蝌蚪古文。许慎作《说文解字》所说古文,大都来此。这就是所谓的古文。

那啥叫奇字呢?《说文解字》说奇字,古文而异也?也就是说与古文不一样的字。这种字也有别于篆书,左书等其它四类书。类似于现在所说的异体字。一个字有不同的写法。由于《说文解字》的散佚,多不可考也。

汉字六书有“象开、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哪些是转注字哪些是假借字

许慎《说文解字·序》中关于“转注”“假借”的解释

一般认为,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属于“造字法”,而转注和假借属于“用字法”。许慎《说文解字·序》中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即,“考、老”为“转注字”;“令、长”为“假借字”。

关于转注及例字

从许慎为“转注”所下的定义中可以看出,“转注”包含三个条件:一是“建类”,二是“一首”,三是“同意相受”。

“建类”是转注字在“形”方面的条件,即转注字二字的形体为同一类,如“考”形体上从“老”省;“一首”是说转注字二字的音,必须是同声母或同韵母,或声韵虽都不同但有密切通转的关系 ,如“考、老”为转注字,二者的韵母相同;“同意相受”是转注字在义方面的条件,“同意”者,即二者意义完全相同,如“考、老”的基本意义都是“年纪大”,“同意相受”即“同义相注”之意。

可见,转注字可以理解为“用字法”,即“转相为注,互相为训”,《说文解字》“考”字下说“老也”,“老”字下说“考也”;也可以理解为“造字法”,即把某一个字的形、音、义,转输、灌注到另一个新造的字里去。转注字除了“考、老”还有“通、达”“颠、顶”“讯、问”等等。

关于假借、例字及存在问题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本无其字”指假借字“形”的方面;“依声”是说“音”的方面,“托事”指假借字“义”的方面,是说原来没有这个字,但是语言中却有表示这种事物的声音,我们要把它写成文字,于是便依托它的声音,借和它的声音相同的已有的文字,把我们所要写出来的事物,寄托在借来的字形里,就是“假借”。例如,“北”,语言中虽然有它的声音,但是汉字中本没有代表这种意义和声音的字,于是就借用本来表示“背”的

“北”来表示它,因为二者的声音是相同的,再如“西”也是如此,表示方向的东西的“西”本无字,而“西”的本义是鸟窝,语言中表示方向的意义和表示鸟窝的意义的声音是相同的。

但是,关于“假借”也有一些争议,一般的观点认为“假借”只是借音与所借字的意义并无关系。此种说法也有学者表示反对,认为不能一概而论,此处不再细说。

《说文解字·序》中所举的两个假借字“令长”是有问题的。因为“令”的本义是“集合众人发布命令”,后引申为“县令”之意。而“长”的本义是“久远”后引申为“长幼”“领袖之长”,二者都是本有其字的,所以段玉裁认为许慎是把“引申”误作“假借”。

参考文献:

蒋伯潜编,《文字学纂要》,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2012.06

《说文解字》说书法有“六书”那“又以八体试之”是哪“八体”

六书:

一,汉代学者通过分析归纳得出的汉字造字的六种规则。班固《汉书-艺文志》里始见六书之名: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郑众《周礼解诂》列六书为: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许慎《说义解字-叙》称六书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分别下了定义,并举例说明。后来的研究者大多采用许慎所称的名目和班固所列的顺序。六书又称“六体”。如唐贾公彦说:“书有六体,形声实多。”

二,《说文解字-叙》中提到另一种含义的六书,指新莽时的六种字体:古文、奇字、篆书、佐书、缪篆、鸟虫书。

八体:

《说文解字-叙》:“秦书有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八体中可称为字体的只是大篆、小篆、虫书、隶,而刻符、摹印、署书、殳书都类似小篆,因用途不同才有以相区别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