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服务器面板,一键全能部署及管理,送你10850元礼包,点我领取

本文目录

  • 魏武王执政多少年
  • 历史上谥号 “魏武王” 的是谁
  • 魏武王是什么称号
  • <>容止第十四中魏武王是个怎样的人
  • 历史上有几个魏武王
  • 历史上“魏武王”只有曹操一人吗
  • 历史上中原有哪三个魏武王

魏武王执政多少年

你是说曹操吧
你说的执政是从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始吗?以此计算则为公元191-公元220年,共计29年
曹操(155年7月18日-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也叫“魏武王”。

《 历史上谥号 “魏武王” 的是谁

是东晋十六国时的姚襄。其弟姚苌称帝后,追谥他为魏武王。不是曹操,曹操是魏武帝!

魏武王是什么称号

1魏武帝曹操(155年 ~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 。东汉末年宰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政权的奠基者。东汉末年,面对天下大乱,以汉献帝刘协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中国北方地区,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民、实行“租调制”,促进中原地区经济生产和社会稳定。建安十八年(213年),获封魏公,建立魏国,定都邺城。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册封魏王,权位在诸王之上。建安二十五年(220年3月15日),曹操去世,谥号为武,安葬于高陵。其子曹丕称帝,追封皇帝,谥号为武,庙号太祖。
2姚襄(?~357年),字景国,南安赤亭(今甘肃省陇西县)人,羌族。十六国时期后秦宗室,景元帝姚弋仲第五子 ,武昭帝姚苌异母兄。雄健威武,多才多艺。明察是非,善于笼络人心。随父归顺后赵,累迁骠骑将军、豫州刺史、新昌公。后赵大乱后,投降东晋,授平北将军、并州都督,册封即丘县公。受到中军将军殷浩排挤,率部北归,为大司马桓温击破。升平元年(357年),追杀前秦名将邓羌,兵败于三原,为前秦广平王苻黄眉斩杀,以公爵之礼安葬。其弟姚苌称帝后,追封魏王,谥号为武。

<>容止第十四中魏武王是个怎样的人

1.魏王有智慧,狡猾,多疑与一身的双重性格得人。
2.魏王本身就有帝王之像,霸王的气质,这不会因为丑而掩盖。
3.只见那床头捉刀人,身长八尺,虎背熊腰,双目放光。面目奇伟,定是一雄才
【原文】 魏武将见匈奴使①。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②。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③。
【注释】
①魏武:曹操。按:下文的帝、魏王都是指曹操,因为他生前封魏王,谥号是武,曹丕登帝后,追尊他为武帝。
②雄:称雄;显示威严。崔季珪:崔琰,字季珪,在曹操手下任职。他仪表堂堂,很威严。而据刘孝标注引(魏氏春秋)说,曹操却是“姿貌短小”。
③“魏武”句:曹操认为匈奴使已经讽破了他的野心和做法,所以把使臣杀了。按:此说不大可信。
【译文】
魏武帝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节。他自认为相貌丑陋,不能对远方国家显示出自己的威严,便叫崔季珪代替,自己却握着刀站在崔季珪的坐床边。接见后,曹操派密探去问匈奴使节说:“你看魏王怎么样?”匈奴使节回答说:“魏王的崇高威望非同一般,可是床边握刀的人,这才是英雄啊。”曹操听说后,趁使节回国,派人追去杀了他。

历史上有几个魏武王

历史上有两个被追谥为魏武王
1.曹操
《三国志
武帝纪》记载: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
2.姚襄
姚苌称秦帝时,将其兄姚襄追谥为魏武王。
除此之外:
拓跋珪
魏“道武帝”
关于曹操墓,证据只有出土的几件带有魏武王字样的石碑,但是质疑的声音更多。
冉闵
魏·武悼天王
元英(拓跋英)
魏·献武王

历史上“魏武王”只有曹操一人吗

肯定不止曹操一个,还有两位。
一位是姚襄。史料记载:五胡十六国时期有位大将军叫姚襄,曾被追谥“魏武王”。据《十六国春秋别传·后秦录》载:姚襄,字景国,东晋大将弋仲第五子,雄武多才艺,目光敏锐,善待部众,所以获得读书人和民众爱敬。东晋封姚襄为平北将军、并州刺史。其父弋仲死后,姚襄率户八万南至荥阳。扬州刺史殷浩妒忌姚襄威名,派遣谢万无故征讨,姚襄反叛,率军逆击获胜,屯兵于盱眙,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占据许昌,又攻取洛阳。晋征西大将军桓温从南京出兵讨伐,节节败退中,姚襄率数千骑逃往北山。姚襄从北山出发谋图夺取关中,进屯杏城,遣辅国将军姚兰略取地盘,与前秦苻坚战于三原,兵败被杀。时年二十七。姚襄弟弟姚苌投降苻坚,请求苻坚追封姚襄,苻坚追谥姚襄为魏武王。
另一位是冉闵。
冉闵(约322—352),也有文献记为“染闵”,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汉族。公元350年,建立中国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冉魏政权。为今人所广为人知的是屠杀胡人的命令,即杀胡令:“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在大混战中,羯族与匈奴在血腥的民族报复中被基本杀绝。公元352年,为慕容儁所执后斩于遏陉山,后被追封为武悼天王。
网上有一部小说《五胡录》,对这两位魏武王有较详细介绍。

历史上中原有哪三个魏武王

最近曹操墓一事炒得沸沸扬扬,尽管有关方面一再咬定此墓绝对是曹操墓,但质疑之声从未停过。 考古队出示的关键证据六项中其实只有带“魏武王”铭文的石牌是较为有说服力的。那么历史上到底有几个魏武王呢?如是只有一个,只要石牌是真的,基本上就是跟曹操有关了。但笔者经过查询,目前查到称作“魏武王”至少有三个。而且这三个生活朝代都在魏晋时期。 第一个就是曹操。魏武帝曹操(公元155年7月18日~公元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 《三国志》 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 注意是谥号是“武王”。 第二个是姚襄 姚襄(321年—357年),字景国,五胡十六国前期人物,羌人,是姚弋仲的第五子,也是后秦开国君主姚苌之兄。原随其父归后赵,史载其“年十七,身长八尺五寸,臂垂过膝,雄武多才艺,明察善抚纳,士众爱敬之”,因此众人请求姚弋仲立为继承人。姚弋仲起初以姚襄不是长子,并不允许,然请求的百姓很多,姚弋仲才开始给姚襄带兵。 晋书 姚襄载记 。。。。。。 襄寻徙北屈,将图关中,进屯杏城,遣其从兄辅国姚兰略地鄜城,使其兄益及 将军王钦卢招集北地戎夏,归附者五万余户。苻生遣其将苻飞拒战,兰败,为飞所 执。襄率众西引,生又遣苻坚、邓羌等要之。襄将战,沙门智通固谏襄,宜厉兵收 众,更思后举。襄曰:“二雄不俱立,冀天不弃德以济黎元,吾计决矣。”会羌师 来逼,襄怒,遂长驱而进,战于三原。襄败,为坚所杀,时年二十七,是岁晋升平 元年也。苻生以公礼葬之。苌僭号,追谥魏武王,封襄孙延定为东城侯。 第三个是冉闵 据说他使用的武器也最为接近铭文 冉闵(rǎn mǐn)(约322年-352年) 冉闵 (约生于西元322年左右,卒于西元352年6月1日),汉族,有文献记为“ 染闵 ”,字 永曾 ,小字 棘奴 ,魏郡内黄人(今河南内黄西北),是中国五胡十六国时期冉魏的君主。 民族英雄, 中华文明之保护者。冉为今人所广为人知的是屠杀胡人的命令,即杀胡令。他是拯救了汉族的抗胡英雄,以勇猛著称,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勇将之一。 这位将军异常英勇,正如晋史对他的描述“身高八尺,善谋略,勇力绝人,攻战无前”,每次临战冲锋在前,骑朱龙马(难得一见的千里马),他左手使双刃长矛(两头施刃,锋利无比的古代兵器),右手持连钩戟。其勇猛令五胡军队无人能挡,每战杀敌无数。闵左操双刃矛,右执钩戟,骑朱龙马,每战冲锋在前,杀敌数百人。如《后赵录九·石虎传》载:三个胡酋趁冉闵率大军进攻其它胡酋的机会,率骑七万袭击邺城,冉闵得知后,急率一千余骑兵回来救援,刚好与胡骑在邺城北面相遇,冉闵一马当先,所部千余骑都跟着奋勇冲杀。闵执两刃矛,驰骑击之,皆应锋摧溃。《十六国春秋》《册府元龟》等载:匈奴刘显在冉闵攻襄国之后,帅众十万攻邺,闵率数千骑出战,冉闵大败刘显,斩万人,冉闵带军追杀,再战,斩三万余人。《十六国春秋辑补》载:“冉闵所乘赤马曰朱龙,日行千里,左杖双刃矛,右执钩戟,顺风击之,斩鲜卑三百余级。”双刃矛也称两刃矛,“两头施刃”,锋利快捷,最为冉闵常用。 他在众胡联军绝对优势的兵力围攻中创造了很多军事奇迹,与鲜卑的决战前,他以一万汉军敌鲜卑铁骑十四万鲜卑铁骑十战十捷。 中计被困的冉闵骑朱龙马,持矛戟,于十余万鲜卑铁骑军中,手刃三百余鲜卑强兵悍将,及至战马受伤(一说朱龙马是累死的)倒地被俘,面对鲜卑国主质问仍大呼:“天下大乱,尔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天下大乱,你们这些禽兽一样的蛮夷尚且可以称王称帝,何况我们堂堂中华英雄呢!) 死后被其对手追封为“武悼天王”,一个武,一个天王,入木三分地体现了胡人对其深深的畏惧。
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