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服务器面板,一键全能部署及管理,送你10850元礼包,点我领取

春秋楚怀王和芈月什么关系(揭秘两人之间的关系)-风君娱乐新闻春秋楚怀王和芈月什么关系(揭秘两人之间的关系)-风君娱乐新闻

和我们现代人只有姓名不同,先秦时期的人,代表个人的符号主要有四个:姓、氏、名、字。就拿羋月的父亲楚威王来说吧:羋姓、熊氏、名商。至于字是什么,不可考,谁叫人家是王呢,有字也没人敢叫。那就拿一个我们熟知的人来说吧,屈原: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你没有看错,屈原也姓羋,也是楚国公族之一,那为什么我们不叫他“羋原”呢?听我一一分解。

先挑简单地说:名和字

名和字我们知道,民国时还在用,之后我们就只有名,没有字了。古人出生即有姓有名,成年后由父母给取个字,“待字闺中”就是这么来的,父母给取了字,表示你成年了,可以出嫁了。在过去,称字是一种尊重,直呼其名是一种很不礼貌的行为。诸葛亮下军令,从来都是“云长”去守哪里守候,“翼德”去哪里埋伏,“子龙”从哪里突袭,等等。绝不能说关羽你去冲个锋,张飞你去断后,赵云从中间打个埋伏。至于名,因为是小时父母给取的,用来自称,表示谦虚,如刘备要发言,一定说备如何如何,绝不能说玄德如何,否则就是不要脸了。

姓和氏

先秦的姓和氏是分开的,和秦汉以后有很大的不同。

所谓姓,望文生义,女生也,表明是哪个女人生的。姓的起源在母系社会,当时的人只知道是谁生的,搞不清父亲是谁,也可能是还没有父亲这个概念。姓一旦继承,不会更改。姓的作用主要是别婚姻,也就是同姓不婚,因为同姓的往上数几代,最终都是一个妈生的。氏则不同,氏的变动很大,也很随意,有的以地名,如许、郑;有的以官名,如司马;有人以尊号,如公孙;有的以祖上某个显赫人物中的一个字为氏。笼统来说,氏是姓的分支。老子生了几个儿子,有点出息的儿子就可以自立门户,有自己单独的氏,但姓还在,也不会变。比如孔子的祖上有个人,是宋国的贵族,官至大司马,叫孔父嘉(名嘉,字孔父,叫法好怪,字在前,名在后,连着叫,先不管这个),后来逃到鲁国,他的后代就以孔为氏。宋国的国姓是子,所以孔子是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千万别以为孔子姓孔,或者是把姓氏倒过来念。那孔子为什么不叫子子,或者子丘呢?这就涉及到下面这个问题。

女称姓,男称氏

前面说了,姓的作用是别婚姻的,女称姓,就是让前来提亲的男方知道是否同姓,以避免同姓结婚的情况。中国人很早就知道,同姓结婚容易生出傻子。既然女方已经表明姓了,那么作为提亲方的男姓就没必要再表明了。男人要表现的是功绩,凡是有功绩的男人都有自己的氏,称姓是一件很可耻的事情,表明你是个啃老族。那男子未成年呢?要么用父亲的氏,要么干脆就叫公子某,再往下就是公孙某。所以孔子正确的叫法是孔丘,他可以自称为丘,他的师长或好友可以叫他仲尼,孔子是后世对他的尊称。

春秋楚怀王和芈月什么关系(揭秘两人之间的关系)-风君娱乐新闻春秋楚怀王和芈月什么关系(揭秘两人之间的关系)-风君娱乐新闻

好,问题差不多了。羋月这个叫法并没有错,叫熊月却不合理,女子称氏的情况也有,但极少。但先秦时期,女子的名字只在提亲时告诉对方,外人无从知晓,史书也无记载,羋月这个名字也是猜测的,她的原型是羋八子,“八子”就跟妃子、答应一样只是个职称,不是名字。而且按照先秦的叫法,很少把姓放在前面称呼的,比如齐国的两位公主,有文采的叫文姜,嫁给宣公的叫宣姜。姜是齐国的姓,都是放后面称呼。再如我们熟知的孟姜女,翻译成现代话就是姜家的大女儿,或者直接叫“大姜”。孟、仲、叔、季表示排行。羋月是楚国的小公主,按当时的叫法应该叫“小羋”,文雅的说法可以叫“季羋”。就像《羋月传》里的燕国太后孟嬴,即嬴氏长女的意思。还有更多的例子,那个烽火戏诸侯的褒姒,翻译过来就是褒国姓姒的女子,姒姓在先秦也是大姓。还有什么郑姬、蔡姬等等,最初的意思是郑国的姬姓女子,或蔡国姬姓女子。东周时期除了楚国、齐国、秦国、宋国等少数诸侯外,大多数诸侯国都姓姬,所以他们的女儿也姓姬。

那么,秦国和楚国的王子王孙们应该怎么称呼。?

秦国,嬴姓秦氏。《史记》里说赢姓赵氏,其实也不太对,为什么呢?在商朝的时候,有位赢姓猛将叫飞廉,飞廉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恶来,小儿子叫季胜。季胜这一支,后来给周穆王驾车有功,被封在赵地,就以赵为氏,这个赵氏后来从晋国里分出来,就是战国时的赵国。那大儿子恶来这一支呢,一直没什么功劳,就借用了季胜这一支的功劳,也以赵为氏,一直到后来因为给周天子养马有功,被封在秦地,就应该以秦为氏。

所以秦国的王族,包括秦始皇,正确的称谓应该是秦某,羋月的丈夫嬴驷应该称秦驷,秦始皇就是秦政,而不是嬴政。同样的道理,楚国,羋姓熊氏,羋月的父亲应该称熊商,而不是羋商;羋月的哥哥应该称熊槐,而不是羋槐。

春秋楚怀王和芈月什么关系(揭秘两人之间的关系)-风君娱乐新闻春秋楚怀王和芈月什么关系(揭秘两人之间的关系)-风君娱乐新闻

最后,羋姓为什么消失了呢?

我们知道一个成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三户”不是三户人家,而是羋姓的三个大氏族:屈氏、景氏、昭氏。屈氏就是屈原他们家,先祖和楚王是一家。楚王这一支是熊氏。羋姓的后代,女子虽然不改姓,但都出嫁到别人家了,生下的儿女跟别人姓;男子从氏,后来姓氏合一,氏也就是姓,也就没有姓羋的了。

最最后,补充一点,什么叫媵?

羋月作为姐姐的陪嫁到秦国,当然不是冲话费送的这么简单。先秦时嫁女儿,常常把妹妹、侄女,或者公族中年龄相当的姐妹打包一堆都陪嫁过去。这种方式叫做“媵”,陪嫁过去的叫媵女,地位比妻低,比妾高。妾是不能扶正的,媵就是正房的法定备胎。这种做法完全出于政治目的,也就是说,你秦王娶了我楚国的公主,万一公主不幸死了,媵女扶正,再死再扶,总之外人难以插足,到最后下一任秦王死活都是我楚国的外甥,有了楚国的血脉。多嫁几个女儿过去就是多重保险,万无一失,你以为真是白送?这样万一哪天两国打起来,你外甥打舅舅,总得有所顾忌吧?

但即使是这样,好像也没有什么大用,秦国最后还是把楚国灭了,统一了中国;仅仅过了十五年,楚国出了个项羽,又把秦国灭了。历史总在反复,成王败寇也不过是一时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