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服务器面板,一键全能部署及管理,送你10850元礼包,点我领取

唐开元二十七年,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

“二十七年,诏夫子既称先圣,可谥号曰文宣王,遣三公持节册命,以其嗣为文宣公,任州长史,代代勿绝。”

这是历代对孔子尊崇中第一个给孔子“王”的尊号,以前只称“先师”、“宣父”或“褒成宣尼公”、“隆道公”。

孔子被后世封为什么王(揭秘孔子有几个封号)-风君娱乐新闻孔子被后世封为什么王(揭秘孔子有几个封号)-风君娱乐新闻

宋大中祥符元年,宋真宗封禅泰山,十一月宋真宗亲去曲阜到孔子墓前拜谒,“诏加谥曰玄圣文宣王”。

在去曲阜之前,宋真宗甚至考虑过给孔子追谥帝号。

“先是,诏有司检讨汉、唐褒崇宣圣故事,初欲追谥为帝。”

有大臣提出反对,认为孔子是周王臣子,周王仅是王号,若给孔子帝号,不合适。

“或言宣父周之陪臣,周止称王,不当加帝号。”

孔子被后世封为什么王(揭秘孔子有几个封号)-风君娱乐新闻孔子被后世封为什么王(揭秘孔子有几个封号)-风君娱乐新闻

大中祥符五年,宋真宗因避讳先祖赵玄朗,将孔子谥号“玄圣文宣王”改为“至圣文宣王”。

宋神宗时期,国子监大臣常上疏认为“宜因盛时,追谥帝号,以尽圣人之实,以称尊崇之意”,建议给孔子追封帝号。

不过大多数大臣是反对的,他们认为孔子是有巨大功劳,“于千万世之下受其罔极之恩者也”,但是给帝号,有些过头了,认为“孔子虽无位,岂害孔子之圣哉?”

总之大多数人认为不能为了尊奉孔子,彰显帝王崇重师道就封他为帝。

这是共识,以后的朝代基本秉承这一理念。

不过还真有将孔子封为“帝”的朝代。

这个朝代是与宋朝并立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西夏。

西夏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西夏仁宗在位时,大力推广教育,尊崇儒学,他就曾做了宋朝皇帝没有做成的事,追封孔子为“文宣帝”。

孔子被后世封为什么王(揭秘孔子有几个封号)-风君娱乐新闻孔子被后世封为什么王(揭秘孔子有几个封号)-风君娱乐新闻

孔子只在西夏这一王朝被尊奉为帝,在其他朝代最高封号还是“文宣王”。

到了元代,元武宗大德十一年,“诏加号先圣曰大成至圣文宣王 ”,在宋代的基础上增加了“大成”二字。

到了明朝,孔子的王号画上了句号。

洪武二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了一道的诏书:

“孔庙春秋释奠,止行于曲阜,天下不必通祀。”

朱元璋将天下人人祭祀孔子一事叫停了,让祭祀孔子只限于曲阜。

这自然引起了很多人的反对,但朱元璋执意如此。

而且新朝并没有加封孔子。

朱元璋没有加封孔子,但显然朱元璋对孔子的“文宣王”王号是不爽的。这个我们可以从他对待武成王姜子牙的态度中看出来。

从文宣王、文宣帝再到至圣先师:历代孔子王号帝号的争议从文宣王、文宣帝再到至圣先师:历代孔子王号帝号的争议

太公像

唐玄宗在加封孔子为“文宣王”时,也加封姜子牙为“武成王”,使得后世形成了文庙和武庙制度。

洪武二十年,礼部建议建立“武成王庙,仍祀太公”,结果被朱元璋否决了。

“太公,周之臣,封诸侯,若以王号祀之,则与周天子并立矣,加之非号必不享也。”

这说法和当时宋人反对给孔子加帝号基本一样。

最终朱元璋反对太公姜子牙的“武成王”封号,“命去王号,罢其旧庙”。此次武庙就不再是祭祀姜子牙的武庙了。

孔子被后世封为什么王(揭秘孔子有几个封号)-风君娱乐新闻孔子被后世封为什么王(揭秘孔子有几个封号)-风君娱乐新闻

既然朱元璋对“武成王”姜子牙都是这个态度,对孔子的态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还有另外一件事也可以透露下相信。

历代对龙武山张天师一脉都会加封“天师”称号,但是朱元璋认为“天岂有师哉”,反对他“天师”称号,只加封“真人”而已。

虽然朱元璋并没有对孔子的“文宣王”称号动手,但是也没有加封,或许意味着没有承认。

到了嘉靖年间,孔子的“文宣王”称号最终被拿掉了:

“今宜于孔子神位题 至圣先师孔子,去其王号及大成、文宣之称。”

嘉靖去除孔子“王号”的原因很简单,即“孔子封王为非礼”,“宋真宗称孔子为至圣,其意已备。”

他们认为给孔子封王室赞誉太过了,即所谓的“追王固诬圣”。

孔子被后世封为什么王(揭秘孔子有几个封号)-风君娱乐新闻孔子被后世封为什么王(揭秘孔子有几个封号)-风君娱乐新闻

嘉靖同时还做了一件事,将孔子的塑像换成了木质牌位,上书“至圣先师孔子”。

据说嘉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全国各地文庙中孔子的塑像都不一样,于尊孔不利,嘉靖皇帝像统一样式,结果发现太难了,索性换成牌位。

嘉靖的做法看起来是反尊奉孔子的,但实际上仍然是尊奉孔子,孔子仍是天下人祭祀的圣人。

从此孔子不再是“大成至圣文宣王”,而是“至圣先师”。

历代对孔子追封王号或帝号,都是为了尊孔,但是也都伴随着争议,争议一是出于礼制,二是是否过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