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服务器面板,一键全能部署及管理,送你10850元礼包,点我领取

商鞅,出生在卫国,是卫国国君的庶出子孙,氏公孙,名字叫“鞅”。氏是王侯贵族的后代分支建立的,跟现在不同,古代氏不同于姓,卫国国君是与周王室同姓的,卫国王室姓“姬”,封国先祖是“叔康”,周武王的同母弟弟姬封。

正史上商鞅为什么改名(为何会到秦国搞变法)-风君娱乐新闻正史上商鞅为什么改名(为何会到秦国搞变法)-风君娱乐新闻

总有人一定要强调商鞅叫卫鞅,没毛病,他出生在卫国,到了别的国家人家就叫他卫鞅,卫国国君子孙“鞅”,卫国来的名字叫“鞅”的人。 因为他氏“公孙”,在秦国又得了封地为“商地”,所以就有了公孙鞅,商鞅等叫法。

话说当时叫“鞅”的也可能跟建国初期叫“建国”的一样多,只是大多数叫“鞅”的平民没有姓氏,也不存在混淆问题,书面记载只要说卫鞅,商鞅,公孙鞅,指的是谁也很明确了。

周朝无论王室还是诸侯国,都是嫡长子继承制,商鞅是庶出,所以也不可能继承卫国的封爵和封地,身份只是个公子而已,所以他要走仕途,要么在本国受封,要么他就得自己去奋斗,比如跑到魏国相国“公叔痤”的府上做“中庶子”(就是侍奉在相国身边的人),大小是个自谋生路的官。

古时的人也没有学历可言,要么靠祖宗名气,要么是三寸不烂之舌毛遂自荐比如苏秦之辈,要么是遇到识才的伯乐,要么就是在四乡八村贤德出名被举荐,要么是靠军功。商鞅做“中庶子”是不是靠毛遂自荐不清楚,但是他能走通秦孝公这条道,确实靠毛遂自荐加贿赂秦孝公身边的太监。

正史上商鞅为什么改名(为何会到秦国搞变法)-风君娱乐新闻正史上商鞅为什么改名(为何会到秦国搞变法)-风君娱乐新闻

史书上说魏相“公叔痤”病危,魏惠王亲临府邸探望,忧心忡忡,眼看老丞相要撒手人寰了,希望老丞相给推荐个丞相接班人。

结果老丞相荐人不避亲,力推自己的身边人公孙鞅做新丞相,魏惠王心里大概是不痛快,有这么推荐人的吗?推荐个自己的府中人,还是魏惠王不认识不了解的,但是老丞相这又快飞天了,也不好直接驳面子,就在那里沉吟啊沉吟…….然后老丞相就明白王的意思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老丞相又跟魏惠王建议,如果不打算重用公孙鞅就杀了他吧,这么厉害的人才跑到别的国家,魏国就有灾祸了。

魏惠王表面答应了老丞相,心里想“老丞相老糊涂了吧?让我提拔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中庶子”公孙鞅当丞相,滑天下之大稽?!杀他都嫌费功夫!” 没重用公孙鞅也没杀他,直接把老丞相的话左耳进右耳出了。

魏惠王这个人,身体棒,活得久,在位时间(前369年—前319年)也长,51年,此间,秦国经历了两代君主,即跟商鞅搭档变法的秦孝公和后继者秦惠文王。秦孝公要是有魏惠王这棒棒哒的体格,商鞅万不至于落得个全家灭族的惨烈下场。

正史上商鞅为什么改名(为何会到秦国搞变法)-风君娱乐新闻正史上商鞅为什么改名(为何会到秦国搞变法)-风君娱乐新闻

《大秦帝国之纵横》里的秦惠文王,杀了商鞅,平了旧贵族的怨恨,却继续实施商鞅变法的政策,享用着变法带来的富国强兵的好处,到彭城去相王。电视剧中彭城相王时,魏惠王已经称王,也很老了,在此严重怀疑导演故意丑化魏惠王,电视剧里那李某某把魏惠王演得真是有点又老又昏又搞笑,都快把魏惠王演成傻子了。(电视剧截图懒的截了,第一集就是)

公孙鞅在魏国没混出头,赶上秦孝王“天下招贤”,就跑秦国了。然后就有了个商鞅变法了,就有了封地“商”,就成了商鞅了,被尊称为商君。于是,卫鞅,公孙鞅,商鞅,商君,就都有了。

那商鞅的老家是卫国,为啥不在卫国搞变法?不在魏国搞变法?正所谓“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秦孝公是公孙鞅的伯乐,再说,“变法”伤筋动骨,不是想搞就能搞,搞了想成功也很难,当时的秦国具备变法图变的条件。